风景在舌尖 文化有滋味
“舌尖上的文创”创新赋能文旅市场
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,各大景区过去依赖门票收入的生存模式正面临变革,传统的旅游纪念品也正在被文创产品所取代。将扇子、丝巾等商品简单地印上景区标志,千篇一律地简单搬运,早已无法刺激景区二次消费。在此背景下,以文创雪糕为代表的“舌尖文创”成为许多景区的“新标配”。
有情有味 有颜有趣
景区刮起文创美食“风暴”
国博陶鹰鼎、西安城墙、武汉黄鹤楼、故宫脊兽、圆明园荷花……全国文创雪糕大Battle,各色造型,应有尽有。戴上大墨镜去商场吃哈根达斯已过时,吃上一根玉渊潭的樱花雪糕,尝一口三星堆冰淇淋的“青铜味”,才是潮流的新风向。2021年“五一”期间,两千支三星堆冰淇淋一小时内售罄,两万支趵突泉雪糕供不应求,黄鹤楼雪糕单日销量破万,文创雪糕一跃成为各大景区的“顶流”。火起来的不仅是文创雪糕,文创美食也在各大景区遍地开花。四川三星堆的“青铜面具饼干”、广东的“粤光宝盒”、国家博物馆的 “四羊方尊”巧克力……当旅游撞上美食,景色仿佛在舌尖上“活”了起来,好吃又有趣。
故宫文创雪糕
文创美食在成为“流量网红”的同时,也陷入低水平模仿、缺乏创新、品质良莠不齐的窠臼。有的偏重于“形”,简单将文物、景点的独特造型复制为美食的外观,例如全国花卉植物类文创雪糕频频“撞脸”,一直在模仿,从未想超越;另一类则“中看不中吃”,外观虽然精巧,却口味一般,含糖含脂量过高,不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食习惯。这些现象引发许多人的冷静思考,文创美食价格偏高,品质不一,为了拍照买它,真的值吗?
从“网红”到“长红”
舌尖文创开发需把握五大法则
比网红雪糕等文创美食爆火速度更快的,是其被市场抛弃和遗忘的速度。文创网红产品要想口碑长红,需要“冷思考”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,如何从“网红”成为“长红”是值得探索的问题。
选取精华,创新表达:不管是一个蛋糕、一块巧克力,还是一支雪糕,它所能承载和表现的文化因素都受到材质和体量的限制,不可能像文物原型那样细致入微,也不可能像影像资料那样周到全面,那么,就必须抓住文物中最精华的局部或元素,并结合年轻人今天的文化消费需求和审美心理,进行放大、组合甚至夸张变形。借助创意、智慧、技术等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提升,才会设计出好的文化创意产品。
形意结合,情感共鸣:舌尖文创的开发,应纠正重颜值、轻文化的误区,从重“形”到重“意”,带给游客更多文化气息和情感共鸣。例如杭州西湖文创雪糕,拒绝将传统的景点建筑照搬复刻,深挖西湖背后的传奇爱情故事,创新推出“梁祝组合”“断桥组合”爱情主题雪糕,雪糕里有情感有故事,从捕获味蕾到走入心灵,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情感认同和消费意愿。
平衡要素,以质取胜:除了外观带来的美感,吃的环境、品质、材料、气味等,都能增强游客的心理愉悦。文创美食的开发不仅要在价格、外形、口味之间取得平衡,更要在安全与健康层面下功夫,以质取胜,让游客既走心,又走胃,在此基础上实现以食品传承文化、表达生活美学的更高要求。
联名打造,梦幻联动:IP 消费是网红经济的新趋势,品牌的反差感越强,越容易碰撞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,从而迸发消费惊喜。例如钟薛高和娃哈哈 AD 钙奶、泸州老窖的大跨度联名,让人捉摸不透钟薛高的受众是 5 岁的小孩还是 55 岁的老炮。品牌借用知名IP,把IP视觉化体现在外包装上,自带粉丝流量。
食玩主义,新潮有趣:随着年轻人对趣味性和新鲜感的喜爱从玩具延伸到零食品类,“好吃又好玩”的理念深入消费者的内心,通过异型零食、趣味包装、新奇吃法等多种形式为消费者增添零食乐趣。如国家博物馆推出的“会说话的棒棒糖”,在传统的棒棒糖中代入了骨传导芯片,游客可边吃糖边享受味蕾和听觉上的新奇体验。满足在“可食用”功能之外,消费者对吃出乐趣、吃出品质、吃出美丽、吃出颜值、吃出安心的全新追求。
舌尖文创是对景点传统文创产品开发运营的一次“头脑风暴”,承载了审美、文化、消费的多重意义。虽风口已至,商机已现,但要促其良性地长足发展仍需久久为功。舌尖文创不仅需要在外观造型、文化内涵上多下工夫,更要持续谋求迭代创新。舌尖文创不应该是朋友圈的一次性“美好定格”,吸引更多游客慕名而来,主动地去了解、传播中国的故事和文化,才是其最终承载的价值意义。
文┆汪婷